擷錄CCTV經濟2008.07.03 作者:周人傑、劉塋

國際油價從今年1 月2 日突破每桶100 美元,用了不到半年時間又擊穿了140 美元大關,今天又
創造了新紀錄。我們對油價每一次自以為大膽的極限猜想,都被證明是錯誤的,很快被甩到了背後,
這一段時間真是體會到了什麼叫“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誰在製造高油價?誰才是油價暴漲半年最大幕後推手?
波士頓諮詢公司高級分析師霍德?偉登:“供應,需求,炒作,還有美元,這四大因素,我認為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美元,一段時間以來,美元在持續走低,事實上從2000 年至今,美元貶值了50%
了,美元貶值從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油價,不僅是石油,全世界其他用美元計價的商品都在漲價。"
審視霍德偉登的答案,記者發現,自從2002 年以來,美元兌全球主要貨幣貶值超過了30%,這
意味著以美元計價的石油產品理應上漲,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從2003 年9 月以來,國際油價已經
把石油漲價歸結於
供需失衡和美元貶值,但這些似乎並不是油價上漲的全部謎底,那麼,誰才是油價暴漲半年的最大幕
後推手呢?一位元德國經濟學家告訴了記者另外一個答案。
威廉.恩道爾,來自德國,是《石油戰爭》一書的作者,因為大膽剖析了戰爭、石油和國家利益
之間的種種關係,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他在接受記者越洋電話採訪的時候,明確指出原油期貨市場
的種種金融炒作是油價瘋漲最大的推手。
德國經濟學家《石油戰爭》作者威廉∙恩道爾:“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期貨市場無法控制的炒
作,主要就是紐約和倫敦的原油期貨市場,幾年前美國曾經通過一項規定,允許原油期貨交易市場不
受美國的監管,從那以後,油價就從60 美元直線上漲到了135,將近140 美元,油價上漲70%的因素
都是金融炒作。"
德國經濟學家威廉恩道爾在《石油戰爭》一書中說到,近一百多年來的世界現代史就是一部石油
競爭的歷史,石油政治正在決定世界新秩序。這場沒有硝煙的石油金融戰背後,博弈各方拿著期貨合
約暗中展開較量,而歷史上,一次次戰火因為石油而燃起,正應了一句話,石油多的地方,戰爭就多。
恩道爾指出的金融炒作是怎樣推高油價的呢詹姆斯?波爾,美國福四通期貨經紀公司的資深能
源分析師,20 多年來一直研究原油期貨交易,他在越洋電話中告訴記者,有大量的資金集結在紐約
商品期貨市場,背後有幾隻看不見的手正在以極大的能量推高油價。
美國福四通期貨經紀公司資深分析師詹姆斯?波爾:“沒人知道這個市場裡到底有多少資金,據
我所知,大約有800 支基金集結在原油期貨市場,每天的交易量大得驚人,說起基金,可能許多人不
太瞭解,基金就是不管市場走勢如何,對它們來說最高興的就是買進賣出從中漁利,當然我們也不能
把高油價全部歸罪於這些基金,目前市場中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市場波動劇烈,給他們提供了炒作的
空間。"
從2007 年開始,紐約、芝加哥、倫敦的商品交易市場都迎來了大牛市,過去的一年,大約有超
過2600 億美元的基金湧入了商品交易市場,和2003 年牛市初期相比,增長了近20 倍,這其中至少
有一半資金,也就是1300 億美元轉戰在原油期貨品種上,記者比較了一下,這大約相當於北京市2007
年全年的國內生產總值。
德國經濟學家《石油戰爭》作者威廉∙恩道爾:“主要就是那些美國銀行,它們因為次貸危機陷
入了很深的困境,另外就是對沖基金,目前的油價已經不再受到供需雙方的控制,比如沙烏地阿拉伯、
伊朗這樣的生產大國,或者中國、日本這樣的石油需求大國,它主要被期貨市場控制了,像紐約商品
期貨交易所或者倫敦商品交易所。"
恩道爾指出,美國那些著名的投資銀行在這輪行情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高盛、花旗、摩根斯
坦利、摩根大通是石油期貨交易的四大玩家,正是他們在原油期貨市場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掀起
了一浪又一浪的油價上漲。
各路資本競相豪賭油價,油價暴漲真正幕後推手如何在原油期貨市場行風作浪
《石油戰爭》的作者、德國經濟學家威廉?恩道爾告訴大家,油價暴漲真正的幕後推手,是高盛、
花旗、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這樣一些國際資本巨頭,以及大大小小的對沖基金,借著石油供應緊張、
美元貶值這些消息和題材,它們又是如何在原油期貨市場上行風作浪,翻雲覆雨的?來瞭解一些幕後
的情況。
譚雅玲,來自中國國際經濟關係學會,她告訴記者次貸危機讓美國的四大投資銀行損失慘重,商
品期貨市場成了它們的避風港。
中國國際經濟關係學會常務理事譚雅玲:“短期大家的這個投資目光,或者風險規避都到了資源
板塊,而資源板塊炒作氛圍最大,或者獲利空間最足的,可能就是石油。"
在這一輪石油行情中,高盛集團的異樣表現特別引人關注。
譚雅玲:“那麼如果從高盛的角度來看,它和美林在中國引起的關注是比較大,相對于美林它是
在金融資產類板塊佔據比較多,而相對于高盛是在資源類板塊佔據比較多,所以從六大投行的損益狀
況來看,高盛的這個盈利,相對來講比其他幾家同行要做的好得多,而我們從近兩年,能夠看到高盛
對石油價格的預期,都是站在其他所有投資機構的前列,那麼,這樣一點可能應該引起我們關注。"
如今的高盛被稱為“預言大師",因為去年年中,當國際原油期貨價格漲到每桶60 美元的時候,
大家都認為達到了頂峰,一致看跌,但是高盛卻大膽放言,年底油價將達到95 美元,而今年年初油
價將漲到105 美元,油價破百的預言當時曾引起軒然大波,但是今年油價的走勢和高盛的預言十分吻
合,難怪美國福四通期貨經紀公司的資深分析師詹姆斯波爾說——高盛既是預測家,也是實際的參與
者,他們正在“自導自演"一出高油價的行情。
美國福四通期貨經紀公司資深分析師詹姆斯∙波爾:“有些基金,我就不提名字了,確實是,它
們對油價的預測總是那麼准,大型的基金像高盛,還有摩根斯坦利總是做這樣的預測,摩根斯坦利不
久前還說過油價飆升的預言,與其說它們預測得准,不如說是它們為了自身利益操縱了市場,不過,
如果這樣說,它們還會為自己辯解,預測油價的是它們的研究分部,和能源基金是兩碼事。"
除了四大投資銀行,各種基金也在原油期貨市場上推波助瀾。
一是對沖基金,領頭的就是曾經在亞洲掀起金融風暴的喬治∙索羅斯,被稱為投資天才的索羅斯
旗下經營5 個風格各異的對沖基金,其中大量基金戰鬥在紐約商品交易市場;
另一種是專門的石油基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皮肯斯,從油井起家發跡的皮肯斯被譽為“油神",
他率領旗下的BP 資金公司呼風喚雨,搏擊油市,從2004 年起,皮肯斯一直看高油價,是期貨市場上
典型的“做多派";
還有一種是退休基金和保險基金,2002 年以來,它們成為商品期貨市場上的重要力量,此外就
是個人投資者,他們通過交易所交易的基金和商品個人儲蓄帳戶進入市場,其中的個人儲蓄帳戶還是
英國金融機構專門面向個人投資者的金融產品,總之熱錢不分國別,來自世界各地。
各路資本競相豪賭油價,難怪美國民主黨參議員卡爾∙拉文曾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說,油價突破
100 美元沒有正當理由,商品期貨市場已經成為投機的天堂、貪欲的狂歡節。美國能源部能源資訊局
局長蓋爾?盧梭也認為,從供求狀況分析,油價每桶90 美元比較合理,超過90 美元,都是過分投機
行為的結果,難道全球經濟都要為資本巨頭的過度投機來買單嗎?全世界都在為這個問題擔心。
魏東,美國福四通期貨經紀公司在北京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今天的紐約商品交易所已經是全球
最大的期貨交易市場,全世界的石油、黃金價格都要看紐約商品交易所的臉色行事,儘管期貨市場的
初衷是為了規範定價,透明公開,但是少不了也會成為一些投機者的工具,一些不正常的交易時有發
生。
曾為美國政府效力多年的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回憶錄《動盪時代》中直言不諱地指出布希政
府發動伊戰的根本原因石油,雖然布希一再否認伊戰有經濟企圖,但是一些經濟學家卻堅信,出兵伊
拉克意在石油。
美國福四通集團公司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魏東:“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它之間的紐帶是通過它
的交割制度,但現在美國的市場上,的的確確出現了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之間,在臨近交割的時候有
難以聚合的現象,從這一點我們可以斷定,裡面有投機的過度的成分。"
美國國會近期就高油價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包括埃克森∙美孚、殼牌石油,英國石油在內
的石油巨頭以及基金巨頭都被叫去質詢,6 月3 號索羅斯在美國國會參議院回答關於能源價格投機的
質詢時說,大量投機資金進入商品期貨市場吹大了油價“泡沫",美國國會還委託美國商品期貨交易
委員會對市場不正常的交易進行調查,但是調查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遲遲沒有結果。
德國經濟學家《石油戰爭》作者威廉?恩道爾:“我覺得我們不能指望美國政府採取措施來抑制
高油價,目前美國國會內部爭論非常激烈,美國現任財政部長是華爾街的代言人,保爾森上周曾經說
目前高油價不是因為炒作,主要還是供需缺口大,我覺得他這是在幫它的老東家高盛公司推卸責任,
但這不是事實,所以儘管目前美國國內和國際有很多壓力,但是美國不會採取什麼有力措施來抑制油
價上漲。"
戰火因石油而燃起
資本追逐利潤,這個天性決定了那些國際巨頭絕不會放慢炒做油價的腳步,這場沒有硝煙的石油
金融戰背後,博弈各方拿著期貨合約,暗中展開了較量,而歷史上,一次次戰火因為石油而燃起,正
應了一句話,石油多的地方,戰爭就多,眼前最好的例證就是中東,那裡蘊藏了全球80%的可以開採
石油,但那裡也是二戰後全世界最不平靜的地方,從1980 年兩伊戰爭,到2003 年伊拉克戰爭,再到
綿延不絕的黎以衝突,都閃現著石油的陰影。
德國經濟學家威廉恩道爾在《石油戰爭》一書中說到,近一百多年來的世界現代史就是一部石油
競爭的歷史。石油政治正在決定世界新秩序。
德國經濟學家《石油戰爭》作者威廉∙恩道爾:“如果你回看100 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時
候石油開始成為全世界經濟增長中最重要的商品,農業,運輸,工業,樣樣離不開石油,我們過去
100 年就是靠石油在發展經濟,過去100 年的戰爭史基本就是圍繞石油的爭奪,當然不是所有的戰爭,
首先是一戰,英國和德國之間,德國要修一條直達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鐵路,當時從中東到歐洲的海
上運輸路線被英國海軍控制著。"
威廉∙恩道爾向記者這樣描繪石油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先發制人的德國人坐著燒煤的火
車,推進到了距巴黎僅四十英里的馬恩河,法軍徵用了3000 多輛燒油的計程車,滿載士兵沖向前線,
結束了德國的攻勢。德國人始終鬧不懂的是,巴黎到馬恩河當時只有一條鐵路,怎麼一下子運來了這
麼多的軍隊。
後來的德黑蘭海戰中,按照當時的英國海軍大臣邱吉爾的建議轉用石油做燃料的英國艦隊,挫敗
了燒煤的德國艦隊,也挫敗了德國的最後希望。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如果奪取到足夠的石油,斯大林格勒的命運很可能被改寫,但德國人輸了,
因為在進攻斯大林格勒之前,德國的機械化部隊就已經沒有油了。
1941 年,美國、英國與荷蘭決定減少對日本的90%的石油供應,而這正成了當年日本偷襲珍珠港
的一個動因,受到美國石油禁運而只剩最後三個月石油儲備的日本孤注一擲。而對於美國發動的伊拉
克戰爭,威廉?恩道爾認為,這同樣是一場與石油有關的戰爭。
德國經濟學家《石油戰爭》作者威廉∙恩道爾:“伊拉克戰爭當然也是為了石油,美國控制石油,
所以回顧20 世紀就是一部石油戰爭史。"
曾為美國政府效力多年的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也肯定知道,他的回憶錄《動盪時代》會引來關
注,這不僅僅是因為格老的“江湖地位",更是因為他在書中直言不諱地指出布希政府發動伊戰的根
本原因———石油。2007 年,他在一次電視節目中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而那時候,油價只有80 美元
一桶。
“如果你說美國出兵伊拉克就是為了有更多的石油,那有人就該問了,那我們為什麼油價還80
美元那麼高?"
“您的觀點是如我們不出兵伊拉克那麼我們現在的油價就該到每桶130 美元、140 美元一桶了,
是這樣嗎?"
“對,沒錯。"
“您確定嗎?"
“當然,這就是打擊薩達姆的目的。"
其實,早在布希就職初期,2001 年4 月的白宮內閣會議就已做出這樣的決議:“由於伊拉克對
石油市場可能有不安定的影響,這是美國無法接受的風險,因而軍事干預是必須的。"
對此,在伊戰之前,美國的《民族》雜誌便已直截了當地指出:“對伊拉克戰爭是以士兵和國民
的生命、鮮血為擔保的石油戰爭。"
雖然布希一再否認伊戰有經濟企圖,但是一些經濟學家卻堅信,出兵伊拉克意在石油。只不過,
此前還很少有像格林斯潘這樣重量級的人物如此開門見山,而他本人也是一反昔日在美聯儲的含蓄。
其實,布希政府與能源業的密切聯繫也一直引人關注,布希從小就浸泡在德克薩斯州石油勘探文
化的氛圍中,他本人也曾開過石油公司;副總統切尼在進白宮前是哈利伯頓石油公司的CEO;而其他
一些實力派人物,如賴斯、來自安然公司的前陸軍部長湯瑪斯?懷特、前商務部長埃文斯等都具有深
厚的能源背景。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這裡面也有一個不同的黨派執政的時候有
個政策因素,因為共和黨的話,一個是富有者階層,特別是石油家族代表居多,他的上臺以後,就是
至少是默認油價的一個高增長的這樣的一個態勢。"
2003 年,美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正是從這一年開始,國際石油價格暴漲了6 倍,高漲的油價
給得州的能源巨頭帶來滾滾財源,埃克森美孚公司的營業利潤從6 年前的300 億美元猛增到2000 多
億美元,美國石油公司拿走了伊拉克大部分的油田開採權,哈裡伯頓公司的總部甚至打算遷入這個目
前仍然戰火紛飛的國家。
歷史上多次出現的石油危機如今又近在眼前,節節攀升的油價就像是脫韁的野馬,似乎誰也控制
不了,那究竟有沒有辦法讓瘋狂的石油價格回到它應有的軌道,關於這場石油的戰爭,明天還將繼續
報導,您將看到一場更為精彩也更為兇險的博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fam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