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聯合報【記者李莉珩/台北報導】

消費者憤怒 狀告公平會 
業界指不少美商紛將分公司改為子公司
 以免消費者發現價差時難交代

侯先生前陣子向國內某美商保險公司分公司投保新台幣二百萬元的二十年期定期保險,業務員向他收取每年三萬四千二百元保費。不過,透過朋友介紹,他發現,相同條件的定期險,在美國總公司的年繳保費大約只要新台幣六千六百餘元,【同一家保險公司,美國總公司和台灣分公司的保費差距竟然高達五倍!】

侯先生很生氣,認為國內保險消費者長期忍受不公平、不合理的差別待遇,決定一狀告到公平交易委員會。

侯先生說,台灣消費者購買美國微軟公司的視窗軟體較貴,已引起公憤,但事實上台灣人還受到其它很多不公平待遇,例如在國內保險集團的龐大勢力運作下,國內商業性保險的保險費長期偏高,即使歷經我國開放外商保險公司來台經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變革,這種不合理現象仍然沒有改善。

尤其,台灣現已經國際化,國內保險幾乎也都透過國際再保公司再保,侯先生指出,台灣保險公司的保費問題應從國際化角度來檢討。

我國商業性保險費究竟比美國貴多少?保險界人士指出,我國保險費的確比美國昂貴,由於一般壽險的保單保障範圍不同,很難用同一基礎比較;
即使相同的保險產品,又可能因為投保年齡不同,保費差距不同。但若以定期險為例,台灣相同保單可能比美國總公司貴上二至六倍不等。

保險界人士還批評,不少美國保險公司原本都是以「分公司」型態來台營運,最近紛紛申請將分公司改為「子公司」,就是擔心國人會去比較美國總公司和台灣分公司的保費差距太大問題,難以對台灣消費者交代。

公平交易委員會副主委鄭優說,公平會還沒有看到這個檢舉案,因為保險的主管機關是財政部,公平會苦收到檢舉案,會移交給財政部處理。

財政部保險司長沈臨龍表示,決定保費的因素很多,例如精算保險費基礎的「生命經驗率」、保險內容等等..。國內外的生命驗驗率不同,每家保險公司的實際理賠經驗率也不一樣,這些都需要精算。另外,保險是無形商品,消費者除了比較保單保障內容外,還要看保險公司提供的服務,這些都不能單用保費來看。

至於美商保險公司紛紛申請將台灣分公司改為子公司,他表示,美國總公司的考量因素很多,應該跟美國和台灣的保費差價關係不大。子公司因為在台註冊,資金運用比較獨立,公司授權範圍也不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fam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