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源新興市場債券及商品產品經理人懷克(Christopher Wyke)昨(6)日指出,美元弱勢,通貨膨脹壓力大,新興市場貨幣將大幅升值,人民幣最快明年底可能升到1美元兌人民幣4.5元,帶動亞洲貨幣升值。
懷克表示,通膨壓力大,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似乎並不在意通膨,也不在意美元弱勢,而是急速降息以刺激經濟,但美國經濟仍陷入衰退。
美元弱勢,對出口導向的亞洲國家有何影響?懷克分析,美元弱勢,亞洲出口國對美國的依賴程度不如以前,加上通膨上揚,亞洲各國中央銀行會讓貨幣升值,以緩和通膨的壓力。
關鍵還是在於人民幣。懷克說,只要人民幣升值,其他亞洲貨幣也會跟著升值。依據日圓的歷史模式,人民幣最快明年底可能升到4.5,即使如此,仍能維持競爭力。
至於台灣,懷克指出,近年來,台灣投資人非常青睞投資海外產品,資金外流,新台幣嚴重低估。新台幣價位便宜,未來也會與亞洲其他貨幣一起升值。此外,馬來西亞貨幣最近同樣強勁升值。懷克表示,這是因為馬來西亞經濟強,經常帳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高過中國大陸,因此馬元升值幅度甚至超越人民幣。
除了亞洲貨幣以外,新興歐洲的捷克、波蘭與俄羅斯,拉丁美洲的智利與祕魯,也都要透過貨幣升值來降低通膨的壓力,這些貨幣也都值得投資。捷克及俄羅斯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最近甚至創下8.5%與12.6%的高點。
至於波斯灣國家,懷克說,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特與卡達等中東國家匯率緊盯著美國,明明通膨壓力大,卻隨著美國降息,這種情況不可能長久維持,貨幣勢必將升值。
懷克認為,依歷史經驗,通膨循環期甚至可能長達25年到30年,不會在短時期內結束。投資人在進行資產布局時,要有對抗長期通膨的心理準備,投資股票及債券時,最好小心審慎,避開信用產品。
懷克建議,投資人不妨透過鎖定一籃子有潛力的新興市場本地貨幣計價政府債券,來掌握新興市場的貨幣重估升值機會。除貨幣外,新興市場隨著內需改善,對於石油、基本金屬、農產品等各項商品的需求也將大幅增加。
例如,目前全球銅礦的需求便有25%來自中國,美國的需求僅占11%。此外,隨著新興市場人民平均所得提高,食品消費大增,將成為國際農產品需求的主力。
【2008/03/07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fam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