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全球經濟及股市前景仍不明,但逢低買盤已經開始進場承接,資金淨流入中國及德國基金。新興亞洲基金連續兩周淨流入,以大中華基金吸金現象最明顯。
今年以來,陸股跌幅超過三成,上周開始跌深反彈。新興組合基金研究(EPFR)統計,上周淨流入陸股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的資金超過20億美元,加上印度、新加坡及台灣也出現少量淨流入,即使南韓基金仍淨流出,但新興亞洲基金整體仍吸金21.8億美元。
EPFR全球資深分析師布蘭特(Cameron Brandt)指出,去年資金大量流入大中華及香港基金,今年流速變慢,部分原因是中國投資人直接買港股的「直通車」政策毫無進展,及香港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減少,但部分原因也反映台灣在大中華區的角色將大幅擴展。
全球新興市場基金淨值連續三周上漲,資金開始大量流入。拉丁美洲基金仍持續受到投資人青睞,但新興歐洲基金在最近五周中有四周是淨流出,原因是南非、土耳其、匈牙利及波羅的海國家的經常帳赤字嚴重。此外,俄羅斯也有通貨膨脹上揚及經濟走緩的疑慮。
雖然歐洲中央銀行(ECB)仍以打擊通膨為優先要務,不願意降息,造成歐元對美元再創新高,但歐洲基金仍出現2005年11月以來單周最高淨流入。絕大部分資金流進一檔瑞士ETF,此外,德國基金也淨流入4.68億美元。
日圓同樣對美元升值,但日本基金的處境卻差很多。日本企業信心下滑,金融股獲利大跌,過去53周以來,日本基金已失血52周。
在債券方面,高收益債券基金同樣出現逢低進場的買盤。上周投資人共淨申購8.77億美元的高收益債券基金,是三年以來最佳紀錄,顯示部分投資人認為高收益債券已出現超賣的現象。
【2008/04/14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fam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