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擷取自BAMC2008年第三季全球經濟研究報告
上半年匯市回顧
今年上半年,在次貨危機的衝擊下,國際金融市場大幅振盪,對外匯市場帶來了深刻影響。美聯儲將聯邦基準利率降至2%,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等紛紛跟進減息,歐洲央行、中國央行等則停止加息,在通脹日益走高的形勢下,負利率催生出大量投機資本,湧向國債和商品市場。
在全球七大貨幣中,美元在1季度遭到抛售,一度跌至歷史新低,但2季度出現強勁反彈,以歐元為代表的非美貨幣紛紛創出新高,利差交易解體則導致日元大漲。
全球經濟在通脹與增長間煎熬
新興市場經濟體整體上仍保持了強勁增長勢頭,但經濟形勢出現微妙變化,部分貨幣出現貶值趨勢,有些貨幣貶值幅度較大,其中蘊含的金融市場風險值得重視。
當前,全球經濟面臨著幾乎是滯脹時期以來最嚴重的通脹階段,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通脹全面攀升,多數都超過了各央行制定的目標,而新興市場的通脹水準明顯高於發達國家,其中部分新興市場的通脹有失控的危險。造成通脹形勢惡化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各國的低利率政策及美元氾濫。這一問題最初始於美國濫發貨幣,進入上毎世紀90年代,特別是科技泡沫破滅後,各國央行競相將利率調降至數年低點,美國利率一度低至1%,經過短暫加息週期後,隨著次貸危機的爆發,美聯儲再次將利率降至2%,這種備受爭議的作法,雖然在短期內可以起到穩定金融市場的作用,但長期來看,必然埋下更多的隱患。
當前多數主要經濟體正經歷著負利率局面,這意味著各國都在向外輸出流動性,負利率催生的投機泡沫,則通過金融衍生品市場被無節制的放大。
本輪通脹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商品價格的持續飆升,隨著能源、農產品價格不斷攀上新高,有關商品市場存在泡沫的憂慮日益升溫。商品價格的大漲,當然不能排除投機資本的作用,但我們認為,商品市場走牛的根本原因是供需矛盾,即現階段產能的增長無法滿足全球經濟新增的需求,投機資本只是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今年2季度當美元出現反彈時,商品價格並未像以往那樣反向運行,或許可以從測面證明這一點。
隨著通脹而來,是世界經濟的日益轉冷,主要經濟體的增長預期不斷被向下修正,全球經濟將進入相對低谷,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經濟轉冷需要央行降息,但降息會再次推高通脹,通脹高企需要央行升息,但升息則會打擊經濟增長。增長與通脹,成為全球央行面臨的一個棘手的問題,我們認為,在目前複雜的局面下,單純依靠貨幣政策恐怕難以在增長與通脹間取得平衡,可能需要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密切配合,才能避免陷入“滯脹”局面。目前世界經濟有陷入“滯脹”的風險和信號,但是否會真的陷入滯脹,亦或只是短期現象,目前尚無法下結論,需要繼續觀察,而更有可能的情況是,我們正處於經濟長週期的一次階段調整中。
在次貸危機爆發後,多數央行或選擇寬鬆的貨幣政策,或停止收緊銀根,而進入08年2季度後,面對日益嚴峻的通脹形勢,很多央行重新傾向於強硬的貨幣政策。我們認為,收緊銀根有利於控制通脹,但單獨依靠幾家銀行恐怕難以實現此目標,只有全球央行普調利率,才有可能遏制流動性進一步氾濫,而這其中,美聯儲負有最重要的責任,其準世界央行的地位,決定了美聯儲必須承擔更多義務。
全球七大貨幣將面臨大修正
兩大風險因素可能刺激美元反彈
聯儲政策趨於強硬以及新興市場的不穩定,是最有可能激發匯市資金流向變化的兩大風險因素,而美元有可能成為最終的受益者。
美聯儲已停止減息,日益嚴重的通漲壓力將迫使聯儲轉向相對強硬的貨幣政策,我們認為今年夏季加息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剛剛結束了減息週期,聯儲不大可能立即轉入加息週期,而疲軟的地產市場市場,以及抵押信貸領域存在的風險,將迫使聯儲謹慎行事,避免貨幣政策調整過於劇烈給市場帶來衝擊。因此,聯儲最快有可能在年底開升息,甚至不排除年內維持利率不變的可能性。
利率前景由寬鬆轉為緊縮,將有利於美元走勢,而其他經濟增長前景出現下行風險,也有利於美元止跌。而經過數年連續下挫,市場亦認為如果逢低買入美元,或許有利可圖,目前市場對美元反彈的預期正在不斷升溫,這有可能導致投機資本流向美元資產,以追求未來的利率收益及升值收益。
當然,美元不大可能結束其長期下跌趨勢,而更有可能的是出現一次大的階段調整。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風險不斷上升,越南和印度已經發出了預警信號,不排除新興經濟體出現危機,導致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巨大衝擊,屆時熱錢可能蜂擁而出,並引發其他金融市場資金回流美元,以尋求避險。
歐洲貨幣將見階段頂部,走勢可能繼續分化。
歐幣貨幣走勢已經出現了分化,瑞郎最強、英磅最弱、歐元居中,預計隨著美元逐漸止跌企穩,歐洲貨幣整體將沖高回落,趨於轉弱,有望出現一次大修正,同時分化局面將會繼續。
自次貸危機爆發後,歐洲央行始絡堅持其強硬立場,儘管7月初歐洲央行升息,但這並不表示將會開啟新一輪加息週期,實際上,目前歐元區的經濟已經開始出現降溫,尤其是經濟領先指標大幅下滑,比如德國的ZEW、IFO等景氣指標紛紛跌至十幾年來的低點,預示著經濟成長前景暗淡,而部分地區的房地產市場出現大幅滑坡,如果歐洲央行加息,可能會對經濟增長及地產市場構成打擊。同時,歐元區內部國家經濟分化較為嚴重,信用市場變得敏感而脆弱,大幅加息將加大這一裂痕。
因此,預計歐洲央行只會有一到兩次的加息舉動,當未來通脹開始回落時甚至不能排除減息的可能,這將難以對歐元構成實質性的支撐,而歐元的投資價值可能已經在此前的大幅上漲中較為充分的體現出來,繼續上行的空間有限,年內可能出現沖高回落走勢,或許能夠突破1.60關口,但不大可能長期站在1.60上方,後市將逐漸轉弱,年底前有向1.50關口回落的風險。
日元取決於國際金融市場形勢
日元走勢與日中國內經濟及基本面形勢關係不大,始終令人捉摸不定,次貸危機後受利差交易平倉出現大幅升值,一度升破100關口,但2季度後,日元又開始連續貶值。鑒於西方金融市場的緊張情緒較年初緩和,因此不排除利差交易回潮的可能性,這樣的話,預計日元將會繼續維持其特殊規律,其本身走勢與美元的相關性較低,而受國際金融市場形勢影較大。
如果海外金融市場繼續趨於回暖,或者形勢不再繼續惡化,那麼利差交易可能會導致日元維持緩慢下跌的態勢,但如果次貨危機出現新一輪惡化,或新興市場國家出現動盪,則可能引發日元走強。預計未來6個月,日元將在103-112區間內波動。
就日元本身而言,日本央行年內不大可能調升利率,0.5%的利率使日元仍然是理想的利差交易品種,而海外經濟轉冷將使日本的出口及經濟復甦面臨考驗。
上半年匯市回顧
今年上半年,在次貨危機的衝擊下,國際金融市場大幅振盪,對外匯市場帶來了深刻影響。美聯儲將聯邦基準利率降至2%,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等紛紛跟進減息,歐洲央行、中國央行等則停止加息,在通脹日益走高的形勢下,負利率催生出大量投機資本,湧向國債和商品市場。
在全球七大貨幣中,美元在1季度遭到抛售,一度跌至歷史新低,但2季度出現強勁反彈,以歐元為代表的非美貨幣紛紛創出新高,利差交易解體則導致日元大漲。
全球經濟在通脹與增長間煎熬
新興市場經濟體整體上仍保持了強勁增長勢頭,但經濟形勢出現微妙變化,部分貨幣出現貶值趨勢,有些貨幣貶值幅度較大,其中蘊含的金融市場風險值得重視。
當前,全球經濟面臨著幾乎是滯脹時期以來最嚴重的通脹階段,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通脹全面攀升,多數都超過了各央行制定的目標,而新興市場的通脹水準明顯高於發達國家,其中部分新興市場的通脹有失控的危險。造成通脹形勢惡化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各國的低利率政策及美元氾濫。這一問題最初始於美國濫發貨幣,進入上毎世紀90年代,特別是科技泡沫破滅後,各國央行競相將利率調降至數年低點,美國利率一度低至1%,經過短暫加息週期後,隨著次貸危機的爆發,美聯儲再次將利率降至2%,這種備受爭議的作法,雖然在短期內可以起到穩定金融市場的作用,但長期來看,必然埋下更多的隱患。
當前多數主要經濟體正經歷著負利率局面,這意味著各國都在向外輸出流動性,負利率催生的投機泡沫,則通過金融衍生品市場被無節制的放大。
本輪通脹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商品價格的持續飆升,隨著能源、農產品價格不斷攀上新高,有關商品市場存在泡沫的憂慮日益升溫。商品價格的大漲,當然不能排除投機資本的作用,但我們認為,商品市場走牛的根本原因是供需矛盾,即現階段產能的增長無法滿足全球經濟新增的需求,投機資本只是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今年2季度當美元出現反彈時,商品價格並未像以往那樣反向運行,或許可以從測面證明這一點。
經濟體 |
CPI(%) |
通脹目標(%) |
3M實際利率% |
美國 |
4.2 |
─ |
-1.41 |
歐元區 |
3.7 |
2.0 |
1.26 |
日本 |
1.5 |
─ |
-0.57 |
加拿大 |
2.2 |
2.0 |
1.10 |
澳大利亞 |
4.2 |
2.0-3.0 |
3.59 |
英國 |
3.3 |
2.0 |
2.63 |
中國 |
7.7 |
4.8 |
-4.04 |
印度 |
7.6 |
5.5 |
1.71 |
俄羅斯 |
15.1 |
10 |
-9.16 |
巴西 |
5.58 |
4.5 |
6.99 |
韓國 |
5.5 |
2.5-3.5 |
-0.13 |
中國香港 |
5.7 |
─ |
-3.38 |
台灣 |
3.71 |
2.0 |
-1.45 |
隨著通脹而來,是世界經濟的日益轉冷,主要經濟體的增長預期不斷被向下修正,全球經濟將進入相對低谷,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經濟轉冷需要央行降息,但降息會再次推高通脹,通脹高企需要央行升息,但升息則會打擊經濟增長。增長與通脹,成為全球央行面臨的一個棘手的問題,我們認為,在目前複雜的局面下,單純依靠貨幣政策恐怕難以在增長與通脹間取得平衡,可能需要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密切配合,才能避免陷入“滯脹”局面。目前世界經濟有陷入“滯脹”的風險和信號,但是否會真的陷入滯脹,亦或只是短期現象,目前尚無法下結論,需要繼續觀察,而更有可能的情況是,我們正處於經濟長週期的一次階段調整中。
在次貸危機爆發後,多數央行或選擇寬鬆的貨幣政策,或停止收緊銀根,而進入08年2季度後,面對日益嚴峻的通脹形勢,很多央行重新傾向於強硬的貨幣政策。我們認為,收緊銀根有利於控制通脹,但單獨依靠幾家銀行恐怕難以實現此目標,只有全球央行普調利率,才有可能遏制流動性進一步氾濫,而這其中,美聯儲負有最重要的責任,其準世界央行的地位,決定了美聯儲必須承擔更多義務。
央行 |
現利率(%) |
原政策立場 |
未來政策立場 |
美國 | 2.00 | 減息 | 加息 |
歐元區 | 4.00 | 維持不變 | 加息 |
日本 | 0.50 | 維持不變 | 維持不變 |
英國 | 5.00 | 減息 | 維持不變 |
加拿大 | 2.00 | 減息 | 加息 |
澳大利亞 | 7.25 | 加息 | 加息 |
中國 | 4.14 | 維持不變 | 加息 |
中國台灣 | 3.50 | 加息 | 加息 |
印度 | 8.50 | 減息 | 加息 |
俄羅斯 | 4.00 | 加息 | 加息 |
巴西 | 12.25 | 減息 | 加息 |
韓國 | 5.00 | 維持不變 | 維持不變 |
泰國 | 3.25 | 維持不變 | 加息 |
土耳其 | 15.75 | 減息 | 加息 |
全球七大貨幣將面臨大修正
兩大風險因素可能刺激美元反彈
聯儲政策趨於強硬以及新興市場的不穩定,是最有可能激發匯市資金流向變化的兩大風險因素,而美元有可能成為最終的受益者。
美聯儲已停止減息,日益嚴重的通漲壓力將迫使聯儲轉向相對強硬的貨幣政策,我們認為今年夏季加息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剛剛結束了減息週期,聯儲不大可能立即轉入加息週期,而疲軟的地產市場市場,以及抵押信貸領域存在的風險,將迫使聯儲謹慎行事,避免貨幣政策調整過於劇烈給市場帶來衝擊。因此,聯儲最快有可能在年底開升息,甚至不排除年內維持利率不變的可能性。
利率前景由寬鬆轉為緊縮,將有利於美元走勢,而其他經濟增長前景出現下行風險,也有利於美元止跌。而經過數年連續下挫,市場亦認為如果逢低買入美元,或許有利可圖,目前市場對美元反彈的預期正在不斷升溫,這有可能導致投機資本流向美元資產,以追求未來的利率收益及升值收益。
當然,美元不大可能結束其長期下跌趨勢,而更有可能的是出現一次大的階段調整。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風險不斷上升,越南和印度已經發出了預警信號,不排除新興經濟體出現危機,導致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巨大衝擊,屆時熱錢可能蜂擁而出,並引發其他金融市場資金回流美元,以尋求避險。
歐洲貨幣將見階段頂部,走勢可能繼續分化。
歐幣貨幣走勢已經出現了分化,瑞郎最強、英磅最弱、歐元居中,預計隨著美元逐漸止跌企穩,歐洲貨幣整體將沖高回落,趨於轉弱,有望出現一次大修正,同時分化局面將會繼續。
自次貸危機爆發後,歐洲央行始絡堅持其強硬立場,儘管7月初歐洲央行升息,但這並不表示將會開啟新一輪加息週期,實際上,目前歐元區的經濟已經開始出現降溫,尤其是經濟領先指標大幅下滑,比如德國的ZEW、IFO等景氣指標紛紛跌至十幾年來的低點,預示著經濟成長前景暗淡,而部分地區的房地產市場出現大幅滑坡,如果歐洲央行加息,可能會對經濟增長及地產市場構成打擊。同時,歐元區內部國家經濟分化較為嚴重,信用市場變得敏感而脆弱,大幅加息將加大這一裂痕。
因此,預計歐洲央行只會有一到兩次的加息舉動,當未來通脹開始回落時甚至不能排除減息的可能,這將難以對歐元構成實質性的支撐,而歐元的投資價值可能已經在此前的大幅上漲中較為充分的體現出來,繼續上行的空間有限,年內可能出現沖高回落走勢,或許能夠突破1.60關口,但不大可能長期站在1.60上方,後市將逐漸轉弱,年底前有向1.50關口回落的風險。
日元取決於國際金融市場形勢
日元走勢與日中國內經濟及基本面形勢關係不大,始終令人捉摸不定,次貸危機後受利差交易平倉出現大幅升值,一度升破100關口,但2季度後,日元又開始連續貶值。鑒於西方金融市場的緊張情緒較年初緩和,因此不排除利差交易回潮的可能性,這樣的話,預計日元將會繼續維持其特殊規律,其本身走勢與美元的相關性較低,而受國際金融市場形勢影較大。
如果海外金融市場繼續趨於回暖,或者形勢不再繼續惡化,那麼利差交易可能會導致日元維持緩慢下跌的態勢,但如果次貨危機出現新一輪惡化,或新興市場國家出現動盪,則可能引發日元走強。預計未來6個月,日元將在103-112區間內波動。
就日元本身而言,日本央行年內不大可能調升利率,0.5%的利率使日元仍然是理想的利差交易品種,而海外經濟轉冷將使日本的出口及經濟復甦面臨考驗。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