擷取自RFC專欄   文:彭秀玉(RFC講師)

現職:BMI保險公司亞洲區代表

     現在大家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什麼都漲,只有薪資不漲。

真是一語道破許多中產階級目前的心聲啊!一份有限的薪水,既要養家活口、又要買保障給家人、同一份薪水還得

存點積蓄給自己未來退休用,這麼一份有限薪水,又面臨零利率時代的考驗,一般中產階級到底要如何做財務規劃

,才能把每月剩餘有限的薪水發揮到最大的功效,以滿足上述的種種需求呢?

     以目前一個中階級的家庭來說,夫妻都上班,養一個孩子、有20年期500萬的房貸,此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者的

壽險責任額,在未來20年間,最少必須規劃800~1000萬左右的壽險保障,才能完全滿足家庭風險的需求,試問這樣

一對35歲夫婦,若月收入12萬台幣,扣除房貸一個月約3萬、小孩褓姆費每月1.8萬、一家三口生活費約4萬,每月剩

餘可支配的薪水只剩下3.2萬,其中最多只有1.2萬(10%的月收入)可用來繳保費,到底要如何利用這可使用1.2萬來買

足1000萬壽險保障、同時又希望保單帳戶能累積最大的價值做為未來自己的退休金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為中產階級

的家庭所做的「零利率時代的壽險規劃解析」。

      零利率時代的來臨,立刻聯想到的就是保費又要漲了,從今年8月起台灣的保單因預定利率調降,保費平均上漲了

20~30%,換句話說,在低預定利率時代,所有採「不準費率」計價的險種,例如終身壽險或定期險,都不適合在此時

期購買,因為現在預定利率低,終身壽險或定期險的保費就比較貴,現在一旦買了,未來保費就永遠鎖在這麼貴的費率

中,即使未來市場利息調升,保險公司若發行新預定利率的終身壽險保單,保費比之前發的保單便宜,此時舊保戶也無

法享受利率調升所帶來的好處。低預定利率時代,最好是購買採「自然費率」計價的「投資型保單」或「萬能壽險保單」。

      所謂採「自然費率」計價的保單,是指月保險成本費用是隨著年齡增加,死亡風險性也隨之增高,當然淨危險也會

因此而調高,這與傳統終身壽險與定期險採固定費率計價是不同的。採「自然費率」計價的保單對一般中產階級以保障為

主的人而言是比較有利的,因為一般在65歲以前,「自然費率」每年增加的幅度很小,而費率大幅度調高是在65歲以後,

此時一般人的保障需求可能只需要20~30年的期間,此壯年期間相對的死亡風險性是較低的,所以採「自然費率」計價

的保費,比採「固定費率」計價的終身壽險便宜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fam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