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大學的一個實驗,研究人員讓幼稚園的小朋友單獨留在房裡十五分鐘,面前放了一塊棉花糖。
這些小孩被告知,如果他們沒有吃掉棉花糖,就可以再得到一塊棉花糖作為獎賞。對一個才四歲的小孩來說,等待十五分鐘,就像我們大人為了一杯咖啡等上兩個鐘頭一樣久,這實在很難。十四年後,這些小朋友都已經上大學了,實驗人員再回來檢視,結果是,比起那些大人一走出房門就把第一塊棉花糖吃掉的小朋友,那些忍住沒有吃棉花糖的─還有那些撐得最久的─在學校裡的表現都比較好,並且也比較擅長與他人相處、處理壓力。此外,這些小朋友的大學入學考試分數也高出非常多。所以,忍住不吃棉花糖的人比吃掉棉花糖的人成功得多。
 
 
舉例,現在給你10000元。
你的直覺就是把那10000元統統拿來買一樣你現在很想要的東西,你根本沒去想,這筆錢是不是能拿來做更長期、更好的運用。能夠延遲享樂,也就是不吃棉花糖或不立刻把錢花掉的人,比那些尋求即時享受的人更有機會成功。是要衝動,還是要克制?好想買,還是能夠自制的說「不」?現在就要,還是等待適當時刻到來便能擁有更多?這些,全是永恆不變的拉鋸戰。你現在可能還無法看清這一點,我的朋友,但是,沒有什麼心理技巧比克制衝動的意志力更深奧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fam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